2018年6月15日晚,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刘嘉乘应邀在十大赌博老品牌网站103会议室作了题为《历史研究中的情感与情绪》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十大赌博老品牌网站副院长杨国安教授主持,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聆听。刘教授本科阶段就读于我院2002级历史学基地班,后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刘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关于情感史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她首先介绍了情感史研究的三种路径:一是美国学者彼得•斯特恩斯(Peter Stearns)提出的“情感模式的近代转型”,即近代兴起的“emotionology”是一系列话语、社会制度与文化习俗对情感表达进行约束。二是美国学者芭芭拉·罗斯韦因(Barbara Rosenwein)提出的“情感社区”理论,即情感不是直接的感受,与理性也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基于个体的价值体系经过评估和计算之后的结果。三是美国学者威廉·雷迪(William Reddy)的“情感性”研究取向,即情感表达是“翻译”的过程,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施为性的。
接下来刘教授通过澳大利亚学者安妮·麦克拉伦(Anne McLaren)关于上海南汇“哭嫁”习俗的研究,以及本人关于近代历史人物郑孝胥与女伶金月梅的情感研究这两个实例,说明了威廉·雷迪的理论如何被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哭嫁习俗中的“谢哥嫂”作为施为性的情感表达,体现她们需要通过施加给兄弟的道德义务而创造新的社会关联。通过对郑孝胥日记中所表现的“才子佳人”式情感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对感情的管理和操控,这正是“言有所为”情感上的表征。最后,刘教授结合自己的生活与研究经历,指出情感史研究的意义所在。
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就西方学界对“情感”、“情绪”概念的界定、情感的表演性、情感史研究的材料来源、情感模式近代转型的具体时段等问题,与刘教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