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由十大赌博老品牌网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同主办、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区域视野下的近代中外关系 第七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2日至14日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武汉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边疆海洋研究院院长胡德坤、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启华、日本东洋文库研究部长滨下武志、韩国釜山大学教授裴京汉等近百位中外学者专家,出席了这次大型研讨会。
在大会报告中,张海鹏学部委员全面回顾了20世纪中美、中日、中苏(俄)关系的变化历程,指出:整个20 世纪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天渊地别的变化,中国正朝着构筑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方向迈出步伐,从20 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角度,从中国与美、日、俄(苏)三国关系入手,认真探讨三国的对华政策,以及三国之间在对华关系上的互动关系,探讨中国在不同时期对待三国的不同态度,研究围绕中国的国际关系的变化,总结这种关系的变化轨迹,研判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显然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上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王建朗研究员就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适应和服务于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发表了意见。武汉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在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中,认为近代日本进行大规模对华调查所留下的相关材料,广涉晚清、民国社会,予以进一步整理和评析,有益于对近代中国、日本的认识。外国学者滨下武志、裴京汉在报告中,分别就东亚区域关系的多层、多角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韩关系作了探讨。
来自大陆14省市、台湾及丹麦、韩国、日本、越南的多位学者专家,围绕区域视野下的中外关系这一主要议题,分别就晚清民国时期一些地方的中外交涉事件、外国租界、长江流域对外政治经济关系、汪伪政权,还有冷战对香港的影响等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专家,对鸦片战争前中英关系走向、中外传统宗藩关系在近代的变迁、传统观念对晚清外交的影响、近代中国人对外与外国人对华认识、近代中外关系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等,提出了新的见解。出席会议的著名专家学者认为,此次会议收到的大量学术论文,注重发掘新史料,考察分析具体细致,对于所涉及的近代中外关系史问题,从不同侧面推进了学术研究。在会议讨论中,与会者发表各自观点,切磋商榷十分热烈,对进一步完善提交会议的论文大为有益,也使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研究员认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迄今为止已举办7届,本次会议规模可观,富于学术含量,尤其是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与会者增添了许多新面孔,成为此次会议的一个突出特点,也展现出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大好前景。不少与会者认为,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者有责任为中国对外开放、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尽自己的力量,须进一步拓宽视野,在不断深化对近代中国与欧美日关系研究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关系的研究。